戴德梁行魏东:人才争夺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8-07-26 11:39:02 来源:房企观察网

人才的流动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城市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为人才的流入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人才在选择其工作所在地时则会考虑如工资水平、发展前景以及城市的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

北京,2018年7月25日——戴德梁行最新报告《人才争夺——城市之间的零和博弈》显示,截止2018年6月份,全国已有近六十个城市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包括直接落户、租房/ 购房补贴、生活补助、创业补贴等等。戴德梁行北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魏东对此表示:“人才的引入是地方政府从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口及劳动力结构调整方面做出的政策性指导,房地产行业并不是人才引入的最直接受益者。作为人才引进政策的副产品,更多的新居民的涌入能够为城市在写字楼、零售物业和住宅方面带来更多的需求,为当地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未来一些热点二线城市的写字楼市场将看到较为强劲的需求增长。”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技术的升级,中共十九大将“人才强国战略”定为推动未来中国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在这场对人才的竞争中,高学历型人才、更具国际视野的海外归国人才以及高技能型的技术工人成为各个城市竞相争夺的主要目标群体。

同以往人才向一线城市扎堆的情况相对比,2018年,新一线城市成为应届毕业生最期待的就业所在地。高达40.2%的应届毕业生更倾向就职于新一线城市,而对四大一线城市的就业期望比例已经从2014年的48.4%下降至2018年的27.4%。一线城市在住宅、交通教育等方面的高成本使其不再是毕业生盲目追崇的目标,近年来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了来自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来自其他城市的人才流入。

 这场人才争夺战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高端制造业拉动产生了大量相关的工作岗位,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和中国制造2025,劳动力成本低廉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相比其他国家的主要优势,但是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也在逐渐消失。

自国务院2015年5月颁发《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各大城市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人才缺口分别制定了未来人才引进策略,如杭州省在人力社保厅近期发布的规划中显示,杭州未来人才引进方向将锁定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虚拟现实、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信息安全、3D 打印、区块链等领域。《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级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会推动中国各个省市的产业调整和升级,面对如此大的人才缺口,那些能够吸引到相关产业尖端人才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具竞争力。同时,这也成为高精尖人才备受各大城市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才的迁入带来住宅需求的增长

人才的流动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城市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为人才的流入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人才在选择其工作所在地时则会考虑如工资水平、发展前景以及城市的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以武汉和西安为例,这两个城市都计划在未来5年引进100万人才,单就住宅需求而言,2017年武汉和西安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5.8和39.2平米,如引进的100万人才中有一半的人有购房需求,则平均到每年的新增购房需求就分别为358万和392万平米,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武汉和西安住宅销售面积将分别以每年20%和30%的速度增长。

对此,戴德梁行北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魏东表示:“城市间的人才竞争直接促进了人才区域间的流动,挑战了原有的户籍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为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从人力资源方面提供了动力,而其副产品则是激发了城市在写字楼、零售物业、住宅方面的需求。

同时她也强调:“在引入人才之后如何留住人才才是对一个城市未来是否具有竞争力的真实考验。除了一纸户口,一个城市的人文气息、营商环境、创业氛围、生活方式、教育水平等等都是能否吸引人才留下来的重要因素。城市之间人才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竞争将愈演愈烈,那些在这场战役中获胜的城市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领先一步,成为未来中国的城市之星。”



数据报告
高力国际:经济回暖积极因素增多,企业办公需求逐步释放
第三季度北京甲级办公楼市场新项目集中入市,需求如期恢复。
机构观点
互联网裁员潮 VS 流动性机遇,写字楼市场是“忧”是“喜”?
CBD和丽泽表现活跃,本季度净吸纳量分别达到4.8万和4.7万平方米
机构观点
贝壳研究院发布《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
超六成老年人“独立居住” 社区适老化设施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