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闽系,“跌倒”在上海


2023-11-21 09:05:11 来源:公众号:房企观察

2019年,三盛控股提出三年“双千亿”目标,即2022年实现资产千亿、销售千亿。

梦想,总需要一个跳板来跳一下。

《长安三万里》里的高适,起初他认为实现人生抱负的地方是长安,只是蹉跎多年后,逢安史之乱,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此后的传奇故事就如同开启了开挂人生。

60 岁那年,他升任剑南节读使。次年,高适北归长安,任刑部侍郎,加封渤海县侯。这一次的长安,见证的是荣耀与功勋。

时光轮回中,不变的是寻找梦想和目标。

梦想与激情

上海的虹桥,就像房企的T台,没来过,就不算成功。

这种感觉,可能就像如果没有进京拿地,那就不能叫有实力的品牌房企,哪怕拿完了,在退地,也算是过了一把瘾。

虹桥巅峰的时候有多少房企呢?说是,融信、正荣、中梁、新力、禹洲、协信、东原、弘阳、奥山、三盛、祥生、港龙、……一口气说不完的房企都在这里扎堆聚集。

还听说过,这样一个不是段子的段子,“如果你对虹桥不足够熟悉,最好不要约在星巴克。”

据说,这一公里半径内可以找到至少10家星巴克,不要问在哪一家星巴克,步行导航是个找到对方的好办法。

那些年在上海虹口的房企很多很多,故事也都很精彩,以后会慢慢的一个个去写。

今天的故事主角,要写三盛,不是上海那个三盛,而是福建房企在上海那个三盛。尽管这是两家不同的三盛,相同的是他们都是麻烦缠身。

即将迎来第3个本命年的三盛集团创始于1988年,总部位于福州,是以地产为主业,适度布局产业和资本投资的企业集团。

房地产行业离不开资金的加持,因此搞钱就是首要任务,有了钱就能买地,然后有了地就能融资,融了资就解决了开发,然后再这样的循环下去。

搞钱到哪里搞?有些探路者房企给出了方向,那就是上海虹桥,这个区位好啊,

脚踩在城市核心,背靠国际金融中心,视野上是长三角,是全国、是世界,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是闪耀着金子的光芒。

融信、正荣等房企更是在这里实现了千亿梦想,上海虹桥因此房企眼中的总部圣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达到顶峰,进驻上海虹桥的房企数量高达30余家。

在虹桥扎堆时代,也有三盛的身影,并且这是三盛集团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至于这一刻被停留了下来,后面暂无更新了。

三盛把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叫做:上海时代

闽系房企是讲究良辰吉日的,来看看那段时光的描写吧:

2019年9月16日,“向上同行”三盛集团上海总部入驻仪式在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兴虹路18号隆重举行。

好日子,更有最强大的明星经理人组合,这是一个冲击千亿的管理层阵容。

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三盛控股总裁、三盛集团执行董事程璇,三盛地产集团总裁冯劲义,三盛集团副总裁梁川,三盛地产集团常务副总裁冯辉明,三盛资本总裁王建辉等领导出席入驻仪式并为上海总部剪彩,全体三盛人共同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

三盛的这一刻,原本是可以载入发展史的,因为这意味着双千亿目标的全面启航,或者说是吹响了进攻号角。

“成立上海总部,是三盛顺势而为的决定,更是三盛重要的战略部署,是站在新起点的三盛一次强有力的出发,三盛将‘与资源为友,与强者为邻’,迎来前所未有的新人才、新事业、新发展。”林荣滨希望所有三盛人能够以坚定不移的目标、坚韧不拔的意志,积极主动拥抱“双千亿”目标。

彼时,三盛地产集团总裁冯劲义豪情万丈的留下了一句话,“让三盛成为时代的企业,是我们向时代致谢的最好方式。”

疯狂与跌倒

林荣滨,曾多次获得中国地产闽商领军人物、中国房地产百强贡献人物等荣誉。同时他也是“三盛系”的灵魂人物,现任三盛集团董事长、三盛控股董事局主席。

三盛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三盛地产、三盛教育、三盛健康、三盛科技四大业务板的大型产业投资集团,控股多家内地及香港上市公司。

三盛地产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三盛控股(02183.HK)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三盛地产位列全国房地产企业46强、中国房地产经营绩效十强、中国房地产盈利能力十强,聚焦长三角区域、海西区域、环北京区域、山东区域、成渝区域、大湾区区域等国家核心战略区域,目前已于40个城市打造120余座精品项目,研发出督府系、璞悦系、公园系、汝悦系、海岸系、滨江系等六大代表产品系列,收获“亚洲品质典范地产”美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ST三盛是其中专注于教育板块的上市公司。

2017年11月20日,林荣滨向媒体表示,不追求规模,希望未来3-5年做到500亿销售额、同时实现1500亿规模房企的利润水平。

2019年,三盛控股提出三年“双千亿”目标,即2022年实现资产千亿、销售千亿。

2017-2019年间,三盛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5.64%、87.58%、93.58%,截至2020年6月末则为94.58%。

第三方机构克而瑞披露的数据则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三盛集团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350.1亿元、361.2亿元、483.9亿元,在房企排名第72名、70名、65名。

冲击千亿说起来容易,实现却很难,毕竟这意味着三盛控股需要超速发展才行。

2020年三盛集团全口径销售金额439.5亿元,权益口径销售金额344.1亿元,排名第72位。,三盛控股2020年1-12月全口径销售金额为439.5亿元,排名74。

2020年全年,三盛控股新增30幅地块,新增土储面积526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其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及应占总建筑面积分别约为3072.7万平方米及2404.8万平方米。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三盛控股年内收入99.06亿元,同比增长12.85%;毛利21.49亿元,同比减少13.96%;毛利率约为21.7%,归属股东净利润5.98亿元,同比减少25.99%。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已签约但未确认销售的金额约为313.89亿元及集团的已签约建筑面积估计约为244.90万平方米。

距离千亿不仅没有越来越近,反而出现了倒退。

然而,更可怕的事情也出现了。三盛控股的2022年年报难产了。

三盛控股给出的解释,值得细细的品味。

2023年8月,三盛控股公告称,从二零二一年第四季度起,由于中国对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政策不断趋严,特别是金融政策的突然收紧,导致个别房企面对经营性现金流的困难并引发公开市场的违约,由此形成的信用挤压击穿了行业融资信心,进而导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普遍流动性困难,并进一步引发消费者信心下降,造成整体市场持续处于疲弱状态。

为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本集团採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全力保交付、保经营,维护及平衡本公司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措施包括调整投资结构、暂停投资计划、加快销售回款、对部分资产进行处置、优化组织架构以及缩减非必要支出,以期最大程度减少大环境骤变带来的负面冲击,也为未来市场恢復信心后本集团的持续发展保有基础。

当然,还有一件更可怕的是,那就是债务压力已经来临。

诚如五月更新公告所披露,本公司并无于二零二二年七月票据、二零二二年十一月票据及二零二三年一月债券(统称「该等票据及债券」)到期时偿还任何款项。于本公告日期,该等票据及债券的本金总额约为人民币459.8百万元及170.0百万美元,而所涉及的利息金额约为人民币4.9百万元及15.2百万美元。于本公告日期,本公司正积极与该等票据及债券的持有人进行沟通与建设性接洽,通过延期、赎回或其他可行方式,寻求稳定情况,以加快制定各方同意的解决方案,从而解决本集团目前面临的财务挑战。

于本公告日期,本集团并无收到来自任何其他债权人就有关其他境外融资安排的任何强制行动或其加速清偿的任何行动作出的任何通知。

三盛控股等待着林荣滨拯救,结果教育板块*ST三盛(300282.SZ)出了大事儿。

2022年11月3日,因信息披露违规,*ST三盛(300282.SZ)原董事长林荣滨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外,*ST三盛还连发30余篇公告,除了披露业绩亏损外,还自曝旗下公司违规担保4.5亿元。

2023年10月9日晚,*ST三盛再次公告称,近日,公司、公司董事长戴德斌、原董事长林荣滨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人总是要向现实低头,林荣滨也有些无奈的说,三年双千亿的目标公司已进行适当的调整,规模不再是三盛控股的首要目标。

聚散,梦一场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中有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三盛集团的明星高管团队和很多高管均以离开,就好比那些撤离上海总部的房企。

根据克而瑞数据,2021年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量为12873亿元,同比下降26%,是近五年来的最低点。到2022年5月,房企融资规模仍在大幅下降,5月100家典型房企的单月融资规模是2019年以来第三低。

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众多房企组团撤离虹桥。

都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青春不散场,未来犹可期。”

只是,很多地产人已经散落在天涯。三盛是否还记得2019年9月16日,那个很重要的日子呢?



公司新闻
光明地产:一季度签约金额11.79亿元,同比增长25.99%
光明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2025年1-3月,公司签约金额为11.79 亿元,上年同期为 …
公司新闻
金地集团,“消失”的60亿
这是金地后凌克时代,徐家俊独立“操盘”的第一个整年。 很难说是不是背锅了,毕竟凌克是带着不败神话结束 …
公司新闻
中国亦庄首个好房子,招商序启幕人居新篇章
时代向前,未来奔涌而至。